close

在我對強迫症的臨床經驗中,依表現模式大致可分為(1)強迫行為類型,例如重覆洗手、關瓦斯、拔頭髮等,及上癮行為等  (2)強迫性情緒,例如暴怒、佔有慾、嫉妒心、強迫性思考等  (3)生理性強迫症,如吃東西就嘔吐、出門便想上廁所、聞到異味就猛咳、與討厭的人講話就胸痛及暴食、厭食等。

 

強迫症的案例行為類型篇

行為類型可能是強迫症中最困擾的類型,因為強迫的症狀表現在行為舉止上,重覆循環的動作很容易被外人察覺到,因此,患者除了要克服自己安定不下來的內在焦慮之外,更痛苦的是別人的眼光,因此就醫的比例很高。
 
每個行為背後都有一個正向意圖,強迫行為發生前,往往是為了一個好的意圖,也許是安全、也許是放鬆,只是為了滿足這個意圖,衍生出來的行為,但過度反應時卻沒有一個負回饋機制而造成的重覆性行為,是因為在大腦建立了一個新的循環迴路,不斷發出不夠的訊號,於是一直反覆停不下來!
 
以下從我的門診中常見的強迫行為的案例來分析:
 
1.洗手、洗澡:

這是強迫症中最常見的強迫行為。一位二十幾歲的男性,在法院工作的法務人員,因為3年前一次押解重刑犯到法院的任務,過程中曾碰觸到該犯人的身體,心裡覺得嫌惡感,的感覺於是開始困擾他,藉由洗手、洗澡來去除那種怕髒的不安全感,之後愈洗愈欲罷不能...
另一個較典型的是一位國中女生,因為一次與同學玩球的過程,不小心球掉進水溝中,為了將球撿回來,感受到水溝的而討厭,從此只要一感到,便不斷地想要去洗手...      
 
2.拔頭髮:

一位國中男生,功課表現不如父母的期待,媽媽因此常對他嘮叨。書唸不好,加上不耐煩媽媽的碎碎唸,國三的年紀竟已出現鬼剃頭的禿髮現象...    
 
3.咬指甲:

與上述不同的是這是一位成績不錯的國中男生,長子加上長孫的壓力,自我要求又高,每次考試非拼得前三名不可,因此邊唸書邊咬指甲;上課思考時也咬;無聊時也咬,見到他時指甲的形狀已有些變型...      
 
4. 關瓦斯、窗戶(重覆鎖門):

一位40幾歲的家庭主婦,常因看新聞的意外事件憂心自己也會碰上不幸,只要在家裡便會神經質地覺得緊張,檢查瓦斯關了沒?尤其是睡覺前更是來回數次,常因此而影響睡眠...。其他如關窗戶、鎖門等家中安全防護不斷地檢查,較常見發生在家庭的核心人物身上。      
 
5.上廁所:

這與生理性因素而頻尿不同,與焦慮情緒有關。一位因為失眠求診的20多歲女性,剛結束一段戀情,不甘的情緒常常在上床後出現,估計每晚幾乎都要連續上完6~7次廁所,才能真正去睡覺...      
 
6.電玩上癮:

所有上癮行為其實都是屬於強迫症,一位原來有焦慮症的40多歲中年上班族,經常在下班後因為公事而焦慮,因此藉由玩電玩抒解壓力,愈玩時間愈長,偶爾有事無法玩電玩,便更焦慮,甚至輸贏也很焦慮...
     
7.購物狂:

20
歲不到的年輕女性,為了家中經濟負擔,除了上班還兼差擺地攤,但家裡不和諧的氣氛,令她十分緊繃,因此空檔時間,她便逛街購物尋找發洩放鬆的感覺,沒考慮經濟,控制不了的血拼,來診時竟已是負債累累的卡奴了!
     
8.偷竊癖:

從小便容易焦躁的小女生,在弟弟出生後更顯得焦慮,上小一後開始會侵佔同學的東西,漸漸地演化成一見到別人有新文具,就想佔為己有,於是開始偷竊,第一時間發現的老師,竟想保護她,事情就演變到小五時,即將被別的同學家長控告的地步,小女生的家長才帶她來就診...
     
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神經語言程式)針對潛意識的特定行為程式,有一套非常有效率的解決方法,在我的門診中,強迫症平均治療時間大約2~8小時不等,改變大腦的行為程式,使它有好的連結,於是新的行為替代舊的行為模式,大腦的正向迴路一旦建立,個案就會自然且更有自信地往好的方向發展。
     
當然,另外也有一些DIY可以給以上困擾的個案參考,在症狀發生的初期,或許可降低強迫循環的強度。
     
1.洗手、洗澡:

初期有自覺,洗手次數略增時適用,在接觸任何自己擔心的物品前,先做防護措施,如戴手套再行動,當然若已發展成明顯的強迫症時,也別再ㄍㄧㄥ,先就診處理,以防焦慮情緒惡化。
另外,多做事或家事,培養對的正常認知,萬一未來碰上更的東西,也比較不會產生太大的衝突。      
 
2.拔頭髮:

對有壓力的學生,家人應多以正向鼓勵,而非指責,儘量勿因求好心切而勉強他超出能力的表現。      
 
3.咬指甲:

對自我要求高的孩子,可以多帶他出去放鬆,且肯定已經很好的表現。
 
4. 關瓦斯、窗戶(重覆鎖門):

建立個案一個觀念,家不是一個人的,應該大家一起來維護安全,請她賦與給其他家人責任分攤,減少過多的操心。
 
5.上廁所:

養成睡覺前不要想事情的好習慣,另外建立一個觀念-每一段感情都是人生的學習,練習以第三者(他人)的角度去觀察及學習感情的事,不要帶著情緒,重覆想像不舒服情節。
 
6.電玩上癮:

若感到焦慮煩躁時,儘量勿做靜態活動(像上網、玩電玩等),那只會更焦慮,多去戶外活動,運動是很好舒緩神經性緊張的好方法。
 
7.購物狂:

減少或中斷經濟後盾,另外,a.讓個案有情緒舒解的管道,培養其他美化精神的興趣,b.購物時,想買之前先煞車,養成下次再買的習慣。
 
8.偷竊癖:

建議家長關心孩子的方式,要讓不同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儘量以鼓勵正向行為的方式來取代指責犯錯;另外,老師的角色,雖然要保護初犯錯的孩子有悔改的機會,但一味地掩飾錯誤,可能就會錯過更多矯正的黃金時間。
 
大腦是可以改變,重新建立新程式的!當新的程式帶來新的好行為時,我們就會捨棄舊行為模式,而享有愉悅的新生活!
 

強迫症的案例情緒型強迫症

另一類型的強迫症卻是像吃黃蓮一樣,常有苦在心中,誰人知?的感慨,因為他們或許不會有明顯外在行為,但內在念頭或思考常會讓他們焦慮莫名。
 
常見的情緒型強迫症如下:
 
暴怒通常發生暴怒的情緒多針對特定對象,是一種習慣性的情緒,與個案本身平日的EQ、修養較無關係。例如,有個案主訴只要聽到媽媽的嘮叨,就會失控地發一頓脾氣;有個案是碰到只要是針對她的負面建議、批評,就會發飆;也有一位男性個案,只要太太出現特定的口頭禪,他就想揍人(家暴);還有一位媽媽,每次看到她女兒擺出一張臭臉,她就無法控制地發大火
 
這類的暴怒之所以會歸類在強迫症的範圍,是因為個案會因為情境的刺激,可能是嘮叨(聲音);可能是某個表情(影像);或某種不順心的批評言語(聲音),於是引發或說點燃個案的情緒,無法理性控制這樣的怒氣,是他們共同的困擾。
 
強迫性思考與上一種外顯情緒比較,這種情緒更不易被發現,不一定有原因,1.強迫性念頭:發生的地點常常是熟悉的環境,可能是不舒服的地方,例如常見失眠個案出現的念頭,「睡不著怎麼 辦?」、「醒了就睡不著!」、「糟了!又1點了」;恐慌個案較容易出現「會不會又要恐慌了?」。另外像有一位國中生常在家裡時,會出現「死了就沒感覺 了!」的令家人擔心的負面念頭。
 
這類的強迫性念頭,像是內在的聲音,只要念頭隨著內在聲音出現,不舒服的感覺就會出來,讓個案的心情更糟,於是陷入更不舒服的情境。
 
2.強迫性聯想:
這類聯想指的是負面聯想,特性是看到什麼,就直接聯想什麼,例如有個案只要偶然看到有人在辦告別式的場合,他心裡便會冒出「死了活該!」的可怕念頭;或有人看到筷子便會聯想到性器官。這類聯想型的強迫症患者往往有完美主義的傾向或自我意識較強的特性,因為無法控制而冒出的聯想明顯違反他們的價值觀或道德觀,因此情緒會出現極大的反彈及抗拒,導致更多的生理及心理的焦慮。
 
其他強迫性的思考,像佔有慾、嫉妒心也常見,例如只要男友離開視線範圍,或與其他人聚會,情緒立即跌入谷底;狂CALL已結束戀情的男友….,這類的強迫性思考,較常見到是發生在有愛癮的女性個案上,與童年時期的愛的經驗(愛的缺乏)有關,未來我們會再另外討論。
 

強迫症生理性強迫症

一位台商高階主管敘述著,因為有一次開會壓抑不咳嗽而緊繃憋氣,導致劇烈咳嗽,往後只要到一個密閉空間,她便猛咳不止~~
一位國中生來診時訴說著自己上課的痛苦。課堂上只要一被老師點名叫起,便發生吞口水、胸悶、嘔吐的一連串生理反應,詳細瞭解原始事件才發現竟是因一次上台領獎的緊張經驗造成~~
另一位研究生,卻是因多年前在學校被排擠的心理壓力,導致害怕上學,爾後因緊張出門,間接引起大腸便意感,拖了好幾年才就醫時,已演變成害怕出門的心結~~

這種對於強迫症的分類生理性的強迫反應,是在行為型強迫症及情緒型強迫症之外的另一種分類,這是我個人在強迫症的臨床上,發現被疏忽的一種重要強迫類型。因為表現型態特殊,多表現在生理的症狀上,很容易被誤以為是器官病理上的原因,但矛盾的是患者若真去檢查,也往往查不出任何具體的病理原因!

不同於一般傳統用藥理論的分類方式,與另兩類強迫症的共同之處是都是由一次經驗造成,一次經驗也多半與情緒極度緊張有關,但外人很難真正瞭解,原因是對緊張的認定來自患者自己的主觀感受,所以常聽到患者很無奈地表示,別人都認為他們無病呻吟,或回應他們有那麼嚴重嗎?

一次極度緊張經驗在潛意識大腦輸入事件情境記憶,之後人的本能會帶著保護、安全的正向需求,只要情境類似,便啟動保護系統來提醒並預防自己再次受傷。但與一般生理的回饋運作不同的是,這樣的強迫程式並未設計停損程式,也就是沒有所謂負回饋的控制,因此不斷地刺激循環,例如不斷地想咳嗽、不斷地有嘔吐感、不斷地想排便等,很難停下來,令人不勝其擾!

或許有人會問:為何同樣緊張,會有不同的生理強迫症狀?這種生理機轉的原因的確很難探究,但可以清楚的是與緊張連結的器官有關。例如連結到大腸,引發的就是排便的問題(可能是便意感或腹瀉);連結到胃,就容易有發嘔、想吐的感覺;若連結到肺,可能就會感到呼吸不順而引起一連串的咳嗽(猛咳)了。

在一次緊張的原始經驗之後,如果輸入或建立了新強迫程式,往往在未來,只要遇上情境類似的環境、情緒,很容易便走向這樣的強迫程式,累積的時間及次數經驗愈多,發生的頻率就會隨之愈高,因此發現自己或周邊的親友有這樣的強迫現象時,請讓他們瞭解愈早處理,將會愈單純且容易好轉。

如果可以預防,沒有人會願意發生這樣煩擾的循環,我的建議是平日多養成預防的心理建設,例如,事情突然發生了,內在的抗議聲或問句出現時,怎麼會這樣?””完了!糟糕了!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啊?等等的內在對話出現時,請第一時間,讓另一個覺醒的自己告訴自己:沒關係,OK的!還好,不過就是這樣!、或者沒事!這沒什麼!讓自己的原始經驗快速地得到緩和,使強度降低。當然,如果,你已經是在這樣的強迫循環的困擾中,請儘快處理,以防衍生更多的複雜情境!

養成遇到狀況能處之態然的心態,並不容易,但在可以控制的情況下,淡化事情所帶來的衝擊。趁年輕時多練習,對未來身心的平衡好處多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nclair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